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音樂用畫的 學生搶當作曲家_顛覆您的教學思維!

      「教會」、「教完」哪一個重要?教學忌囫圇吞棗,教師的教學品質、學生學習成效必須兼顧,我們可以運用減法教學_課堂中30%教學、70%練習,透過媒體、軟體、創意教學活動等,讓枯燥乏味的教學變得活潑,學生有學習意願,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才能突顯!學生在課堂中即達到90%以上的學習成效,這不就是翻轉教學」!
蘿蔔糕製作教學

2014/10/29【聯合報記者凌筠婷/彰化縣報導】

學生試用朱明禧設計的作畫即作曲軟體,只要拖曳色塊至畫布,就能成為曲子。 圖/朱明禧提供
彰化縣湖北國小音樂老師朱明禧喜歡作曲,他發現不少學生看到五線譜就頭痛,靈機一動設計作曲軟體,並以圖示取代複雜的五線譜,小朋友只要畫圖,就能輕鬆創作樂曲,讓小朋友樂在其中,搶著當小小作曲家。
「作曲真的不難,我希望孩子別被樂理嚇跑。」42歲音樂老師朱明禧說,傳統音樂教學都是以樂理開始,孩子光是看五線譜、學節拍,艱深的樂理就讓孩子對音樂的熱情消失,為了讓學生體會作曲樂趣,他進修程式設計,用3年時間開發一套結合作畫與作曲的軟體「Icon your music」,孩子只要畫圖,就能轉化成樂曲,不論多小的孩子,都能作曲。
朱明禧說,美術和音樂有「共感覺」特性,人們聽到音樂時,腦中會浮現畫面或顏色,因此他的「Icon your music」軟體介面猶如電腦軟體「小畫家」,有許多不同的色塊和線條,學生只要拖曳色塊到畫布上,調整大小和位置後按下播放鍵,畫面就變成音樂。天盛國小校長施榕鑫看到後非常驚喜,「這讓編曲變得好好玩。」
湖北國小校長陳獻旗表示,學生試用後反應很好,他們熱中作畫,但更期待畫面變成音樂。學生說,音樂課變有趣了,作曲也變得好簡單,有學生說:「我要幫媽媽做一段手機鈴聲」。
朱明禧最近將「Icon your music」改版,可將不同畫面交叉播放,做出一首完整的曲子。他也將程式上傳網路,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版本皆能免費下載試用,「希望讓更多人能體會作曲的美好。」

迷你小學特色課 EMBA來遊學_台東電光國小

看看別人,想想自己!我們擁有的資源是什麼?我能做怎樣的改變?讓自己的劣勢變優勢,甚至創造時勢。時值校務評鑑時間,從以下的例子中,應該有一些啟發!
食農教育系列活動_學生插秧體驗

台東電光國小將部落竹炮、文化變成戶外教學套裝行程吸引5000 翻轉廢校命運
2014/11/21【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/台東報導】
只有26名學生的迷你小學,發展阿美族特色教學及遊學活動,至今吸引5000多人前往遊學,包括政大EMBA班、新加坡學校都曾「到電光住一晚」,成功翻轉瀕臨廢校的命運。教育部長吳思華說,迷你小校可以用公辦民營方式,引進民間力量共同經營。
教育部長吳思華、國教署署長吳清山今天參訪電光國小,在學童的指導下,學習敲打阿美族的傳統樂器竹鐘。
吳思華表示,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,是迷你小校翻轉的契機,讓電光國小模式可進一步發光發亮;目前全國學生僅50名以下的迷你學校共有432所,有機會發展特色,引進更多的企業及社會力量,打造台東縣成為教育特色的基地。
外地人來遊學 促進社區經濟
校長姚乃仁說,偏鄉學童沒有機會出國,藉著特色遊學課程,讓都市人及外國人走進電光國小,也把國際教育帶進來。
電光國小位於台東縣關山鎮,背倚花東海岸山脈、前臨卑南溪河域,有350甲地生產「電光米」,電光米也是日本天皇到台東吃的第一口米。校方表示,透過迷你小學的遊學活動吸引外地人,還可以促進社區的小農經濟發展。
電光國小所在地「電光部落」舊名「雷公火」,150年前原住民曾以竹炮驅退清兵,史稱「雷公火之役」,竹炮也成為電光國小的學習活動。
姚乃仁說,近年來,學校積極傳承在地部落的竹砲與阿美族文化技藝,組訓成電光阿美族打擊樂團,三至六年級學生都學會排笛、竹鼓、竹鐘等一種以上傳統樂器,連續兩年獲得全國音樂比賽打擊類組優等。
電光國小將特色課程轉化為遊學體驗活動,發展成一至三天的戶外教學遊學等方案、兩天一夜住宿型假日學校遊學課程等套裝行程。
近年來,電光國小已接待超過80梯次5000人次的電光遊學活動,讓偏遠小型學校變大了,也讓更多的他校學生及社會人士有機會來聽聽部落的故事、四季采風,體驗傳統樂器與電光竹砲。

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

一個孩子就有一個亮點_每一個孩子即使不是一顆星星,也應該是一隻螢火蟲。

一個孩子就有一個亮點
22013-06親子天下雜誌46作者:詹志禹

    最後一名的孩子不是一無是處,他只是光點隱晦,沒被發現;當他有機會在小領域獲得肯定,才能產生正向月暈效應,照亮其他地方。
    只要有成績排名,每個班級就會有最後一名,這是成人世界造就的宿命。某個低年級的孩子在他的班級裡總是排最後一名,上課文靜沒有反應,老師雖然心有不忍,卻不知該如何幫助他,心底懷疑他也許智能不足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社區踏查_荷花池
發現亮點:來個盪鞦韆比賽吧
    有一天,老師進行家庭訪問,卻發現這個孩子在家中其實滿活潑乖巧,完全沒有智能不足的徵兆,只是家庭經濟狀況不佳,父母都很忙碌,沒有時間照顧孩子。老師回到學校,有一天下課後路過操場,無意中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會盪鞦韆,盪得又高又穩。老師靈機一動,打算舉辦一場盪鞦韆比賽。
    經過活動設計、安全防護、技巧練習、器材檢驗、規則講解等各種準備過程之後,比賽終於熱烈展開。不出所料,這個孩子過關斬將,直到拿下冠軍,被其他同學視為英雄。他在學校第一次綻放的笑容,有點得意,又有點靦腆。說也奇怪,從這次事件之後,他的學業成績竟逐漸好轉,從體育、藝術等領域擴展到數學、自然,幾乎每一科都在進步,甚至他的人際關係也逐漸改善。
    所有孩子都透過重要他人的肯定來發展自我的肯定。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這是一個重大問題,並且會從心理問題發展成社會問題。遇到這樣的孩子,家長與老師可以共同做一個練習:幫助孩子至少找一個亮點,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
    如果他數學不好,那語文(英語、國語、台語等)如何?說話不好,傾聽能力如何?作文不好,閱讀興趣如何?論說文寫得不好,小說故事寫得如何……?語文都不好,科學如何?物理、化學都不好,生物學如何?生理學不好,生態學如何……?科學都不好,藝術如何?音樂不好,繪畫如何?繪畫不好,演戲如何?演小生不好,演老生如何……?藝術都不好,人際關係如何?領導能力不好,助人傾向如何……?社會人際都不好,運動如何?籃球不好,賽跑如何?賽跑不好,游泳如何……?
    這個練習,可以無窮無盡,它的祕訣就是領域特定、領域分化和多元智能。不要輕易放棄一個領域,因為領域中還有次領域,次領域中還有次次領域……我見過很多人不會游自由式卻很會游蛙式、不會唱情歌卻很會唱軍歌、不會畫素描卻很會畫國畫、不會打籃球卻很會打桌球……這個現象就叫做「領域特定」(domain-specific)。
奇怪的是,孩子一旦在某個小領域受到肯定並得到成功,他就會將成功擴散到其他領域。這並不是技能的類化,而是當他建立自信、贏得尊嚴之後,對其他領域的學習也開始恢復動機和信心
擴大光暈:從養寵物到體貼人
    我見過一個大約十歲的孩子,學校成績科科低落,就連打躲避球也無精打采,而經常受到教師冷落與同學奚落。他的導師打電話給家長,家長抱怨:這個孩子都不寫功課,對讀書毫無興趣,只會養寵物,家裡養了一些貓、狗、蜥蜴和天竺鼠,簡直把家變成一個動物園。
    導師聽了之後靈機一動,恰巧自然科在教室養了兔子和一些孔雀魚,有的同學怕兔子大便很髒,有的同學會伸手進魚缸撈魚,讓老師很頭痛。
    於是導師宣布:只有最懂寵物、最善於照顧寵物的人,才有權利照顧本班的寵物,其他同學都必須聽他指揮。不出所料,這個孩子的「寵物經」一大堆,像個小百科。他把兔子和孔雀魚照顧到舒舒服服、活潑健康,讓其他同學非常佩服。從此以後,他的眼神開始明亮,對學校不再疏離,對各科功課竟也開始用心。
每個孩子只能有一個亮點嗎?不!一個亮點只是一個起點,一根槓桿的支點,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祕密花園之後,往往後面還能看到百花齊放。原因除了恢復學習動機和信心之外,他還能利用這個強勢智能來提升弱勢智能。例如:利用體貼寵物的智能來練習體貼他人,利用照顧寵物的知識來拓展動物學、生物學甚至醫學知識,利用觀察寵物的技巧來觀察自然、生態甚至萬事萬物。這就是多元智能(multiple intelligence)教育的核心觀點之一。
    然而,月暈效應畢竟有限,周圍暈輪也會比中心亮點黯淡很多。換句話說,每個人都只有少數一、兩項智能可以很突出,其他智能雖可進步,卻要甘於平凡,這也是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。例如:愛因斯坦的強勢智能在數理、畢卡索在空間、艾略特在語文、葛蘭姆在舞蹈、達爾文在自然觀察、甘地在人際智慧、佛洛伊德在自我理解、莫扎特在音樂等等;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智能都相對弱很多,若要求愛因斯坦去跳舞、畢卡索去做實驗、達爾文去做政治改革、甘地去寫歌,都要很傑出,那就不是培育人才,而是賠掉人才。家長和老師若過度貪心,往往替孩子召回挫敗感受,抵銷成功經驗。偶爾挫敗,可以增強挑戰性;若經常失敗,就會導致逃避與放棄。
每一個孩子即使不是一顆星星,也應該是一隻螢火蟲。有亮點,才有起點,才可以照亮黑暗、產生正向月暈效應。
發現孩子的亮點》 作者:詹志禹 出版:親子天下


給三田孩子的未來書_三田教師團隊的翻轉教學

學習金字塔(Learning Pyramid)


        大部分老師在趕進度時,所採用的方法,有99.9%講述法。講述法對老師而言,是最簡單而且有效率的教學方法。但是對學生而言,其教學效果卻是恰恰相反。
        Webb(1985)研究學習者在幫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幫助兩種不同情境下的學習績效,研究結果發現若學習者只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幫助,則其成績表現並沒有顯著的提昇;而主動提供他人答案說明的學習者,其成績表現比只有提供他人正確答案而不做說明的學習者要好。這樣的結果,完全符合學習金字塔的理論。
根據學習金字塔,學生如果有機會教導別人他所正在學習的東西,那麼他對這項學習的保存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。
        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(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)所發展出來的學習金字塔顯示,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記得的學習內容,會因為不同的學習方式而有很大的差異。如圖一所示,光是聽老師用講述的方式,兩週以後記得的內容只剩百分之五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,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,所以兩週之後仍然記得的只剩百分之五。
        根據這個金字塔所呈現的,金字塔的最底端,其教學效果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,而這個方法卻是老師們趕進度時無法兼顧的:讓學生教別人。如果學生有機會把上課內容作立即的應用,或是讓學生有機會當同儕的小老師,效果可高達百分之九十。所以從學習金字塔中可看出,學生的學習以能夠轉教別人的效果最好。而且要學生以教師的身分對其他人進行教學,不僅要對內容相當熟悉,同時也要透過語言的呈現來進行溝通,所以學生在進行教學之前,必須透過個體思維,將內容轉化為讓其他人能懂的表達方式,在這同時,也提昇了學生潛在智能的發展。


該如何迎接未來這幾年的學習生涯呢?
時代在變
  • 面對多變的世界,唯一不變的法則是 ~ ~
  • 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,你該怎麼因應?
  • 面對全球化的趨勢,你該怎麼辦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?
  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,什麼是知識經濟?什麼又是知識管理
  • 終身學習是必然的,終身學習就是隨著時代社會的進步不斷的學習。要學習如何學習,學習如何樂在學習。
e 時代的學習觀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,未來學習的四大支柱是:學做人、學做事、學習不斷去學習、學習與人共處。
      •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學習培養群己的關係
      • Learning to know 學習新時代的新方法
      • Learning to do 進一步產生行動力,並學習去做
      • Learning to be 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方法
學習的目的~學問
  • 學習是為了誰?
  • 學習的目的何在?
  • 怎麼學?
  • 學什麼?learn how to learn,問問題的方式及找答案的方法
  • 學問學問,學了不懂就要問
  • 學問學問,學習如何發問,而不是學習如何回答。
  • 問問題,問誰?問自己、問同學、問老師
  • 找答案,去哪兒找?
  • 從『學記』來看教與學 
老師說..........
希望你先建立發問的能力看待問題的方式,並享受尋找答案的過程
不是直接從 0 跳到 1,從問題直接跳到答案。
真正心靈成長重要的歷程在於曲折有趣的質疑、推論和思考的過程。
  •  終身學習
    • 跟上時代潮流
    • 主動學習/有學習的熱忱
    • 肯思考有創意
  •  合作學習
    • 團隊合作/學習型組織/團體動力學
    • 傾聽/表達/分享/溝通~讀書會
  • 建構教學
    • 以學習者為中心
    • 提供機會/指引方法
    • 教學相長


        由上圖可清楚看出,位於金字塔頂端,學習效果最差的是排行第一的聽講,其學習保存率只有百分之五。其次為閱讀,學習效果是百分之十;接著是視聽的學習方式,效果為百分之二十。就算是透過示範與展示的教學方式,效果也只有百分之三十。因為從第一項至第四項的學習方式都是被動式的,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,所以學習的保存率都無法超過百分之三十。(摘自網路)


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

孩子!我把作文變簡單了!_只要用對方法,孩子就容易抓到竅門

孩子!我把作文變簡單了!  2010-04親子天下雜誌11作者:李佩芬
    作文、小日記、看新聞寫心得等回家作業,名列孩子「最討厭的功課榜」前茅。對這些學生痛恨、家長苦惱的作業,專長閱讀策略,充滿研究精神的周育如,提供她的引導妙方。
兒童發展學專家周育如 經驗分享
    「陪孩子寫功課,是從陪伴到支持,一路放手的過程,」曾任國中老師,兩個小孩目前都就讀國小的周育如,姊弟倆從來都不曾上過安親班。豐富的陪伴經驗,讓她談起「陪孩子寫功課」主題時,信手拈來就能舉出一籮筐私房祕方。
   「父母首先要能區辨問題根源,是出在習慣性『不願意做』,還是目前『無法做到』,」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,目前任職中央大學閱讀研究室的周育如直指,當孩子寫功課遇到困難,必須認清問題核心是出在「態度」還是「能力」,才能對症下藥。
    若是態度面問題,她的原則就是:約法三章,堅持到底。
    當然,孩子難免耍賴、討價還價,此時她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「堅持」。她堅守孩子必須寫完功課,才能做自己喜愛的事,灌輸「功課是自己的責任,要負責做到完、做到好、做到正確,媽媽只是在旁陪你而已」的觀念。「孩子得習慣,媽媽在這條規則上就是很『機車』……」說話向來溫婉的周育如,談到這不禁露出頑皮笑容。
    但問題若出在力有未逮,即使陪伴再久、練習再多,還是無法解決問題。這時,用策略、找方法,反而是更迫切的事。
歸類練習,讓作文變簡單
    心得或作文,是許多孩子作業的「罩門」。周育如帶領的方式,是打從小日記、短心得開始,透過「公式法」讓孩子熟悉短文架構。
    如孩子低年級要寫心得、短文時,就從「這本書是在講~~」與「我覺得~~」兩個關鍵句開始填空,練習寫出一小段心得。當然,一開始不免出現類似「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」的籠統語句,但就會被打回票。她會要求「必須指出什麼是具體的好看」,如「我覺得小男孩很勇敢」就是她可接受的範圍。
    升上中年級,開始有分段落的作文功課,周育如要孩子從「把想法的關鍵字寫下來」開始,再帶著剛才天馬行空發想「撈到的貨」分組,把不同想法歸類到不同「籃子」裡,最後讓孩子根據發想內容,把每個籃子的想法串成句子。
如以「運動會」為例,她要孩子先回想所有與運動會相關的人事物,之後再一起討論如何歸類。如「有好幾天練習到很晚」可歸到「會前練習」,「某班的進場特色」屬於「運動會當天的趣事」,「我覺得~~」則屬「自己的體會」。透過一次次的引導,讓孩子逐漸熟悉作文的發想、歸類、分段的過程。後來女兒參加學校演講比賽自己擬稿,周育如則趁機和她討論「文稿」與「講稿」的差別來進行修稿,最後還獲得全校冠軍。


四步驟把資料組織化
    同樣方式,也可運用在高年級的專題報告上。像之前女兒的分組作業要介紹牛頓,周育如讓女兒透過以下步驟,把資料轉化成「組織過的內容」:
第一步:把蒐集來的資料讀一遍,把想要寫進報告中的內容,用螢光筆畫出來第二步:再看一次螢光筆處,找出有哪些重點第三步:把重點「分類」,如孩子找到的內容可能包括:被掉下來的蘋果打到、把手錶拿去水裡煮、曾發明牛頓運動定律等等,運用先前作文的歸類模式,也逐步訂出趣事、牛頓名言、重要發現、後人評價等四大主題;第四步:最後把所找到的重點,分門別類丟到各主題的籃子中。
「若大人在言談或作業中,不斷提示歸類的方法與概念,慢慢的,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,」
    如她女兒經過中年級的歸類練習階段,到高年級時,要獨立完成一份有組織的報告已不成問題。即使才低年級、酷愛美勞的兒子說想擁有一台「豪華郵輪」時,她先帶著兒子上網找心目中理想的郵輪照片,自己畫設計圖,一起討論、修改、買材料、動手做,花十幾天完成。
    只要用對方法,孩子就容易抓到竅門,」她用研究人員擅長的多觀察、找方法精神,讓孩子的學習能力,在寫作業的練習過程中逐步成長。


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

好父母的兩個條件_喜歡小孩,將時間留給家人

2013-09-25 08:55:07

好父母的兩個條件  文/王浩威
最近朋友提出的幾個問題,讓我有很多聯想。第一個問題:為什麼過去的父母普遍對子女體罰,卻很少聽到打死自己的小孩;現在的父母絕大多數知道不當的體罰會造成童年創傷,卻經常在媒體看到又一個小孩被凌虐致死?
第二個問題:雖然市面上有很多父母自己寫的教養經驗,包括如何教出傑出的小孩,或如何和青少年少女開明相處,站在讀者的立場都是需要以保留態度來閱讀的,因為有太多沒說的負面現象。
但是,在這親子教養極具挑戰的時代,確實還是有一些父母帶出不錯的小孩。他們,怎麼做到的?
最近我自己的新書《晚熟世代》提出「父母集合體」(The Parenting Collection)的看法:過去的父母在親職能力上乍看似乎成熟和稱職許多,但其實不是父母自己的優秀,而是過去有著傳統的社區或大家庭,在所有親職工作裡扮演著知識與智慧的寶庫、行動的所有支援、以及過分行為的阻止。有了這個「父母集合體」,父母就像是後方軍需供應充足的部隊,永遠都是談笑用兵的。
然而,現在這個集合體消失了。一方面教養小孩全靠自己摸索;另一方面,隔壁小孩半夜的慘叫沒人管。父母像是失去後方支援的失職戰士,完全要靠本能反應,頂多再加上兩本市面上買到的親職書,自然是慌張失措的,甚至是失控抓狂了。
然而,如果這麼困難,為什麼還是有些人能扮演得不錯呢?
我想了一想,至少有兩個條件:
第一,父母個人做為一個人的修為,本身就相當不錯,而且,平常就很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,包括與孩子互動時都持續這樣的修為功課。請注意,我指的是做人的修為,是比做人是否成熟、是否用心,層次還要更高的。因為如此,所以能這樣的父母總是「喜歡和小孩在一起」。
第二,父母要有足夠的資源,不論是時間和物質上的。而且,不論物質資源有多豐富,一定要有能力去創造一個時間充裕的環境,也就是懂得對物質(金錢、收入、地位、享受)說:「足夠了,再過來我要將時間給自己(和家人)。」很多人十分富裕,卻是永遠不會覺得足夠的父母。相反的,夠好的父母往往在他們身上都可以看到「錢夠用就好了」的特色。
「錢夠用就好了」和「喜歡和小孩在一起」,也許是在這個「父母集合體」瓦解後,必須要單兵作戰的父母檢視自己的最簡單方法了。

我的白飯便當_掌心向上VS回饋社會

我的白飯便當
【第二屆生命故事獎~特優作品】  
  鼓勵人間相互關懷大愛,遠比危言聳聽益處多多..
無論何人,不要求自己的益處,乃要求別人的益處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<聖經 哥林多前書十章24 >
  我小的時候,有這樣一段故事
我的爸爸是個工人,那回他住進了醫院,媽媽說是一種很可怕的病,好像是「ㄞˊㄓㄥˋ」,   媽媽每天都要四處跑,她說要去借錢,要我自己照顧自己。
午休時間到了
同學們的午餐很豐盛,飄出很香的味道,也有很漂亮的顏色。
(糖醋排骨、蔥爆牛柳、蒜泥白肉、芙蓉豆腐、生菜蝦鬆、雞排、控肉、雞腿、魚排… 
打開便當,我的是---白飯便當。
是我昨晚自己煮的。其實煮飯很簡單,只要把白米放進鍋裡,加水就好了,可是我水加的不夠多,飯好硬。
小美忽然說:「我最討厭吃牛肉了!謝謝你。」
小華一看到,立刻說:「我也不喜歡雞腿!謝謝你囉。」
豪豪接著說:「我不吃魚。謝謝!」
安安說:「媽媽帶太多了!謝啦。」
小明說:「我根本吃不下這麼多!感謝。」
麗麗說:「我今天沒胃口。你真好!」
小胖也說:「我要節食。謝囉!」
… 他們都一窩蜂的把菜倒進我的便當裡,我的便當像聚寶盆一樣滿出來。
今天是這樣,明天也是,後天,大後天
後來,媽媽病倒了,我陪她在醫院裡,很晚很晚才回家。
我累的一躺上床就睡著,忘了煮飯。
那天,我帶了空便當。
同學們歡呼的大叫:「耶!你可以幫我們吃飯了!」
我一口一口品嚐同學們的飯,不管是誰家的飯,都好香好軟,比我煮的好吃。
加進眼淚的白飯,更有一種鹹甜的滋味。
那天晚上開始,同學們的爸爸媽媽,晚上都會來我家,帶著飯菜、水果、蛋糕。他們都說家裡   東西太多了,或是說要一起慶生

沒多久,爸爸媽媽都出院了,媽媽說同學們的爸爸媽媽幫了很大很大的忙。我聽不太懂他們做的那些事情,只是媽媽說,以後一定要回報他們。
我想我以後要當一名廚師,煮好多好多好棒的菜,請大家吃!

後記:
小時候的理想我還記得,只是長大後,我沒有成為廚師,倒是成為教會的社工員,服務流浪四處的街友,每週都要煮飯給街友們吃。每次看著桌上剛煮好,一鍋鍋熱騰騰的飯菜,我就會想起我小時候,塞滿菜餚的白飯便當,想起那些同學們的可愛和溫情,然後我的淚水就會湧現出來

如果教室像電影院_落實教師的培訓_軟體比硬體重要,大師比大樓重要

如果教室像電影院     洪蘭
      四天元旦假期卻碰上寒流,細雨連綿,不適合出門,於是幾個好友便把原來每月一次的聚餐濃縮到這四天來,一家燒,三家休。這是無暇作飯又不願吃便當的一個好方法,飯後清茶一杯,天南地北,無所不談,既舒懷又不傷財。
       某次飯後閒聊時,有人說從這學期開始,她幾乎每 周都被 老師約談,老師覺得她的孩子「疑似」過動,上課坐不住,不停東張西望,下課直衝籃球場,甚至鐘聲還未響,他已擺好衝鋒姿勢了。老師要她帶孩子去給醫生看。
       她說看了兩個醫生,都說不是ADHD(注意力缺失/過動症),老師便叫她自己來班上親自觀察。她忿忿不平的說:「這種呆板的上課方式,我也坐不住,何況十三、四歲好動的男孩?」她詳述了一下上課的情形,大家立刻七嘴八舌熱烈討論,我在旁邊,深覺教育部長不好當,每個人都覺他比部長懂得多。
       她說,老師上課照本宣科,老師還在念第一段,她兒子已看完這一章,剩下時間因為無聊,便惹是生非。老師為何照本宣科呢?因為科班出身的自然科老師不足,聽說才百分之十五是科班,老師心虛,不敢亂講,只好照念(曾有學校公告三次都找不到理化老師,最後只好用沒有教師資格的代課老師)。另外,少子化後,班級減少,老師得上非本科的課來湊時數,那就更不專業了。
        她又說,考試領導教學,因為基測錯一題可以掉三個學校,所以考試不是在考程度,在考細心。一個坐不住的孩子,3都可以看成5,當然考不好,每天上課都是挫折,所以孩子不愛上學。
       有人接著說,她的孩子更慘,考相反詞,「記得」寫成「不記得」就錯,要寫「忘記」才有分。這時氣氛更熱烈了,大家都在談他家小孩上學的情形,只有我最年長,孩子已過痛苦期,只聽不說。但是細聽之下,問題出在我們的行政缺乏成效追蹤:各縣市每學期都有辦教師培訓,三峽的教育研究院更是花大錢作跨領域的師資培育,只是沒有人去看一下成效如何,請來教老 師的 老師是否真 能帶給 老師新觀念、新知識?為什麼會出現替代役或工友來湊人數的現象?
       教材編得死板,老師又上得無趣,當然激不起學生的興趣。但是只要老師有兩把刷子,他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,例如我們的歷史課一向用背的,沒有解釋為什麼。沒有意義的東西,今天背,明天忘,背起來非常痛苦。但是若能從朝代的興亡來看王安石變法,就馬上了解人民吃不飽時,社會就會動亂,朝代就會滅亡,從陳勝、吳廣到黃巢、李自成都是老百姓沒有飯吃,起來造反。
       其實,不管什麼學科,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容易了解。政府一直在提倡軟實力,師資的培育便是軟實力,典老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,軟體比硬體重要,大師比大樓重要,若能好好落實教師的培訓,老師能教學生想要知道的,使教室像電影院,學生怎會坐不住呢?

當孩子的同學是亞斯伯格 _我們可以這樣幫助他

當孩子的同學是亞斯伯格 文/易曼(第一基金會中和發展中心主任)
      「媽媽,班上的小亞今天上課一直講甲蟲的事被老師扣點,居然發脾氣衝到教室外面。昨天上課我只是吃了一口點心麵,他就大聲跟老師說我偷吃東西,害我超丟臉的!我說他大嘴巴,他還說他的嘴巴一點都不大,真是氣死我了!」
        小亞(化名)是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,屬於自閉症族群中能力較好的一群。他們的智商正常甚至高人一等,卻有社交和溝通的困難。他們的固著行為或強烈的特殊興趣也比一般人明顯。這群孩子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認識和思考世界,和同齡的孩子相比,他們較為自我中心、完美主義,無法理解別人的想法和社會規範;過於堅持自己想做的事,常滔滔不絕訴說自己有興趣的話題,或是直指對方的錯誤,而不顧別人的感受。
        他們社交和情緒控制的能力往往不如其智能表現,所以常被誤認為是明知故犯、破壞班規、沒禮貌(上數學課時大聲糾正老師的算式)、愛發脾氣(預期下午要上電腦課,但臨時電腦維修無法上課就大叫「老師騙人」)、愛告狀且不易與人合作(分組討論時無法考量同伴的觀點而堅持己見)。
亞斯伯格非關教養不當
         亞斯伯格是先天大腦功能方面的問題,並非家長教養不當所造成,也不是孩子自我封閉或刻意搗蛋。但正因為這群孩子外表與智力正常,仍就讀於普通班,有些人學業表現又特別好,他人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異於常人的個性和行為表現,為什麼無法遵守簡單的教室規則,為什麼聽不懂老師說「再講話試試看」背後真正的意思是「不准再講話了」!
亞斯伯格的孩子還常出現下列困難:
1. 感官知覺異常:對於外在的溫度、光線、聽覺、觸覺、味覺等刺激顯得過度敏感或不敏感。例如:他們排隊時容易推擠前後的人,可能是因為有觸覺防禦,同學靠太近讓他感到不舒服而想推開。
2. 動作協調問題:動作不靈活,平衡感較差,不太會丟接球,因此失去許多在球場與同儕互動的機會。因為手部精細動作較不靈活,因此排斥寫字,字跡也較不工整。
3. 這些孩子因社交技巧不好、不懂得反抗、判斷力差以及自我防衛能力弱等,容易成為同儕中被欺負或利用的對象,因而需要家長和老師利用機會教導、幫助。
正因為這群孩子經常誤踩 家長和 老師的「地雷」,說話做事常被糾正,同儕容易對他們產生負面印象,一般生的家長也容易對他們產生誤解。
一般同學與亞斯伯格孩子發生不愉快,當下不喜歡、不開心的感覺都是正常的,不需要求孩子不能生氣。家長可提供一些當下解決問題的方法,並讓孩子理解亞斯伯格先天的困難和行為的原因。
3招,與亞斯伯格和平相處
亞斯伯格孩子在校園中出現以下「狀況」,師長如何引導?
一、他們當眾抱怨、批評別人時,等一下,不馬上嚴厲糾正
情境1:老師點名不小心將王小華叫為陳小華,小亞大聲說:「老師,你連『王』和『陳』都分不清楚嗎?」
情境2:上樓梯時,前面的胖女孩動作較慢,小亞不耐煩說:「這個大屁股走快點!」
說明:小亞無法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事情,心直口快,不會說善意的謊言;看似不尊重他人且態度粗魯、沒禮貌、讓人尷尬,但其實無惡意。
怎麼做:此時一般孩子不應馬上嚴厲糾正小亞,避免落入口舌爭辯;提醒孩子別太在意他們無心的言語,不知道如何回應時最好先別說話,或是用正向的話回答,比如「別人會喜歡你說好聽的話喔!」師長請記得示範該情境下適當的行為和語言,例如:有人擋到路時,可從旁邊繞過,或是說「借過」
二、他們無法接受忽然的挫敗和改變時,不要求他們馬上消除負面情緒
情境1:自然課自製小汽車比賽,小亞覺得自己做得最好,賽車一定會第一名,結果輸了,他氣得一腳踩爛小汽車,把同學嚇壞了。
情境2:小亞和同學玩遊戲,同學間商量出新的遊戲規則,小亞認為和以前的規則不同,大罵:「你們犯規!」堅持要用舊的規則玩,結果大吵一架、不歡而散。
說明:亞斯伯格的孩子對「輸」和預期外的改變反應較強烈,不是愛發脾氣或故意罵人,而是他們對特定事物要求完美,容易負向思考,對既定模式又過於執著。落敗和突然的變動容易造成他們的挫折、焦慮,不知如何反應。
怎麼做:當小亞無法接受失敗時,提醒孩子可稍等一下,不需要馬上要求他們「不要生氣」,更別說「輸了有什麼關係」等火上加油的話。當小亞情緒高張、講話愈來愈大聲時,可以對他說:「其實你小聲講我就知道了。」等小亞冷靜下來後再試著安撫他,比如「你是不是想照舊的規則玩?新的規則也很好玩喔!要不要試試看,跟舊的沒有差很多,」或者「那我們下次再玩舊的。」

可預期的改變儘量事先告知小亞,給他一點時間做調節轉換,一旁的師長可用圖片或文字預告,效果更好。平時就經常讓小亞練習各種不同的轉換和突發事件,讓他體驗改變也會有好的結果。